五液是指汗、涕、泪、涎、唾五种体液。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说:“五脏化液,心为汗,肺为涕,肝为泪,脾为涎,肾为唾,是谓五液。”在临床上,若五脏的分泌异常,则可反映所属脏腑的病变。
汗:心之液
汗的排泄在生理上会受到心脏的控制,例如人感觉冷的时候,毛窍闭合却无汗;运动或衣被过厚感觉热时,则毛窍大开而多汗。
汗主要有两种:自汗与盗汗。自汗是不因劳累活动,不因天热及穿衣过暖和服用发散药物等因素而自然汗出的表现;而盗汗则是入睡后汗出异常的表现。心阳不足、心气虚,不能“守住”心液,则见自汗,此时应补气补阳。阳虚患者大多形寒怕冷,容易感染风寒,所以室内温度最好偏暖,而且还要温补调理。气虚患者宜注意休息,建议可以用大枣5枚、黑豆30克、黄芪60克、煎汤150毫升,一日两次口服,同时注意起居正常。
涕:肺之液
鼻涕是保护身体的一道屏障:鼻涕防止鼻腔黏膜干燥,使之湿润吸进的空气,粘住由空气中吸入的灰尘、花粉、微生物,以免它们刺激呼吸道或引起感染。肺开窍于鼻,肺之津液充盈,出于鼻窍则为涕。鼻涕可滋润鼻窍,使其保持畅通,保证呼吸和嗅觉功能的正常。肺的病变可从鼻涕的异常表现看出来。如肺阴虚者可表现为鼻干无涕,建议将室内温度调低些,并保持一定湿度。用银耳50克、百合30克、沙参30克、蜂蜜一勺,温火炖半小时,煎汤150毫升,一日两次口服。忌辛辣、油炸食品。流黄浊鼻涕的人应清肺泄热。中药宜凉服或微温服,并多吃清补膳食,注意保证鼻子的通畅。
泪:肝之液
在眼球外上方有泪腺,分泌出来的液体就是泪。泪水是以血为原料,由泪腺加工而成。泪水从泪腺中排出后,进入位于结膜内的泪囊。然后再排入泪管。肝开窍于目,肝血及肝之津液充盈,溢于目窍则为泪。泪可滋润眼目,若肝有病变,就会从泪的异常表现出来。泪少而眼干,为肝阴血不足,应滋肝养血。忌恼怒,宜清补。迎风流泪、两眼发痒,为肝经受风邪,应少用眼,保持清洁,也可用野菊花、桑叶煎水熏洗。泪热发黏、两眼畏光作痛,为肝经有热,可用棉签沾水、擦拭泪囊处,一天数次。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,并保持大便通畅,使热邪有下泻之路。老年人气血虚弱、肝肾阴虚,常会流泪不止。建议滋补肝肾,补气养血,加强营养,节制房事。
唾:肾之液
唾液是一种无色且稀薄的液体,被人们俗称为口水,虽然在古代被称为“金津玉液”,现代却向来给人有不洁不雅之感。肾气旺盛,肾之阴精上充于口为唾,有湿润口腔和溶解食物的作用。
唾液的异常变化可反映肾的病变。口苦口干少津,腰膝无力为肝肾阴虚,可用枸杞子、沙参煎汤服用。同时,调节情志,注意休息,忌辛辣刺激食物,忌烟酒。多唾或唾液清冷多应温阳利水。建议慎起居、防外感,保持皮肤清洁,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。
涎:脾之液
涎是五液之一,与唾同为口津,俗称:“口水”,是唾液中质地较为清稀者。脾的经脉连舌本散舌下,涎为津液上溢于口而化生,故脾在液为涎。涎是保护和清洁口腔,湿润和溶解食物,使之易于吞咽和消化作业。所谓脾在液为涎是指人体涎液主要由脾气所主管。唾是唾液中质地较稠厚者。肾的经脉上挟舌根通舌下,唾为肾精所化,故肾在液为唾。唾具有溶解食物,以利吞咽和保护滋润口腔的作用。
脾开窍于口,脾之阴精上布于口,则为涎,主要用来溶解食物,助消化。
脾胃虚弱者可表现为口淡乏味,恶心且口水多,应温中健脾。忌寒凉、多热食,给胃脘部热敷,也可服姜汤或糯米粥加红枣数枚食用。胃火盛可表现为口干涎少,这类人忌食辛辣刺激之品,要多吃水果、新鲜蔬菜、清凉饮料等,也可用麦冬、沙参煎水服。
温馨提示:本文涉及的部分视频、图片、文字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提及的药品及医生仅为推荐,如对症须到正规医院听医嘱,辨证施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