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心气最有效的方法
现代社会的人40岁左右就猝死的事常有发生,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?简单的说就是心气不够。很多人到了40岁以后,就觉得心气不足。心气不足有什么表现呢?就是话说多一点、稍微劳累一点,就觉得心慌,气不够用。心气不足则无力推动血液,心血不足则心失所养,日久则心脏容易发病。在人体当中,有三个脏器每时每刻都不能缺血,一个是大脑,一个是心,一个是肾,如果气血不足,则易发病。
午时小憩养精气神
午时(上午11~13点)为心经当令,正是阴阳交替之时。从子时起阳气开始生发,到午时阳气是最盛的时候,中医称之为“合阳”,阳气达到顶峰后,盛极必衰,也就慢慢开始衰落了,而阴气开始生发。动生阳,静生阴,所以午时宜静养、静卧或静坐30分钟,既可以生发阴气,又能保养心气。即使没时间睡觉或者睡不着,闭一会眼睛对身体也有好处。
中医认为心为“君主之官,神明出焉”。午时正是阴阳相交合的时候,正所谓“阴阳相搏谓之神”,此时小憩最能养精神。养好了精神,下午才有精力做事。
“合阳”之时,阳气盛,工作效率最高,全部拿来睡觉,太可惜了。所以,此时安排些比较好思考的工作效果较好。
午时心经最旺,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,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,这时最适合吃午饭。不过,老年人最好静坐或闭目养神休息一下再进餐,因为人心平气和,气机顺了,胃口才好,消化才好。午餐应美食,所谓美食,不是指山珍海味,而是要求食物暖软,不要吃生冷坚硬的食物,也不要吃太油腻的东西。此外,还要注意最好多醋少盐,只吃七八分饱,过饱则会加重胃的消化负担。食后用茶漱口,涤去油腻,然后午休。
大家在午睡时,有几点是要注意的
01 很多人习惯吃完午饭就睡,这时胃刚被食物充满,大量的血液流向胃,血压下降,马上入睡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。因此,吃过午饭后,宜先做些轻微活动如散步,然后再午睡。
02 午睡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,一般30分钟即可,再长也不宜超过1个小时,否则必然会影响晚间睡眠,要么迟迟不能入睡,要么早醒。
03 不要坐着或趴在桌上睡,这会减少头部供血,让人睡醒后出现头昏、眼花、乏力等大脑缺血缺氧的症状,若用手当枕头会使眼球受压,久而久之容易诱发眼病;趴在桌上会压迫胸部,影响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,使双臂、双手发麻、刺痛。最理想的午睡姿势应该是舒舒服服地躺下,最后是头高脚低、向右侧卧。
04 天气再热,腹部一定要盖上毛毯或被子,也不要在有穿堂风或风口处午睡。因为人在睡眠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减退,很容易受凉生病。现代人在夏季会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,这样也很容易着凉生病。现代人在夏季会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,这样也很容易着凉。
05 午睡醒来后,不宜马上站起身,应慢慢坐起来,活动活动,以流通气血、振奋精神。
温馨提示:本文涉及的部分视频、图片、文字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提及的药品及医生仅为推荐,如对症须到正规医院听医嘱,辨证施治!